小时候喜欢玩电动车模型,踏上工作岗位后研制新型电动自行车,自己开公司后,潜心研究电动车的心脏——永磁电机。大半辈子和“车”结缘的贡俊,日前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,他也是来自企业的三位获奖者之一。
从“2个轮子的电机”做起
十年前,贡俊在中电集团二十一所担任所长助理。当时,所里研发出一套用于电动自行车的电机控制技术。但由于科研院所在体制、功能定位等方面有所限制,这项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推广。贡俊和同事们觉得,如果另外成立公司,专门做这项技术,或许大有可为。没想到,所领导非常支持这一想法,“一定要把自己的利益和新公司捆绑在一起,你们才能做得好。”老所长“赶”贡俊“下海”的一番话,至今犹在耳畔。
就这样,33岁的贡俊被“赶下海”。公司成立不久,正赶上我国发展电动汽车的好时机。从“十五”开始,电动汽车、燃料电池汽车及相关零部件被列为国家863专项。在市科委的支持下,安乃达公司也参与其中,从原先做“2个轮子的电机”,逐步转向做“4个轮子的电机”,现在已成为国内永磁电机行业的领军者。
“如果把电动汽车的电池比喻为‘血液’,那么电机就是‘心脏’,把电能转换为驱动汽车前进的动能。我们在做的,就是国产化的高质量‘心脏’。”贡俊这样比喻。而要让电机充当汽车的“心脏”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——既要高功率,又要小体积,这对电机的转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在前期试验中,贡俊发现,传统电机产品存在转速过高,包裹材料的机械强度不够等问题。为了解决材料性能问题,贡俊找到了上游企业宝钢集团。经过2年联合研发,产品性能得到有效提升。
一支稳定的技术创新团队
从科研院所的管理者到企业的创业者,贡俊深刻体会到两种创新方式的不同。在院所里,关心的重点是技术的领先程度,可以不计成本地追求性能的完美;但在企业,最重要的是产品的综合性价比,技术、成本、功能成熟度,都得一一考虑。相对来说,贡俊更喜欢接受后面一种挑战。2008年,安乃达和国内其他几家同行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电驱动有限公司。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利好政策下,公司生产的电机产品现已拥有近30%的市场占有率,2012年的销售额突破4亿元。
在国家组织开展的各类新能源汽车项目中,电驱动公司参与了其中的60%。在去年国家首批“万人计划”中,贡俊成为唯一一名来自上海企业的中青年领军人才,但他并不满足这些。随着化石能源日渐枯竭,以纯电动、燃料电池为代表的电动汽车已引起国际知名汽车厂商的关注,这令他切实感受到竞争的压力,也充分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。“比起自己一个人得奖,我更希望公司能形成一支稳定的人才团队,涌现出一批技术骨干或是优秀的‘企业设计师’。”十年前安乃达公司刚刚成立时,就有几位在校研究生跟着贡俊一起创业。现在,当年的年轻学生纷纷成了独当一面的骨干。贡俊希望,这样一支稳定的技术创新团队,能成为公司长期的核心竞争力。眼下,电驱动公司正试点股权激励制度,让技术和管理骨干持有公司股权,带领团队一起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打拼。